金秋时节,潍坊青州市王府街道井塘村村民吴正平的山楂园热闹起来,摘山楂、装袋子、装车,一派繁忙景象。红彤彤的山楂不仅品质好,产量也高。“家里有四五亩地,收成不错,现在山楂的价格平均六七毛钱一斤,一亩地能收入一万多元。”吴正平说。
井塘村一直有种植山楂的传统,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山楂。除了直接卖鲜果以外,井塘村还积极探索山楂加工销售模式,发展加工山楂干等产业,提升附加值,给村民带来了更大收益。
“你看看我们产出来的山楂片,干度、形状都非常好,”井塘村村主任孙世德捧起一把山楂片介绍,“这些山楂片加工以后还会再筛检再包装,通过加工,山楂片就可以卖到将近九元钱一斤。”
如今,井塘村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山楂干加工基地,山楂干畅销全国各地,村民每年人均增收一万多元。
青州市山楂种植面积3.7万亩,年产量达5.7万吨。为进一步提高山楂附加值,该市大力发展山楂深加工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山楂酒就是这几年该市新挖掘的一条产业新链条。
山楂原本并不适合酿酒,通过攻克发酵菌成活技术,山东皇尊庄园山楂酒公司成功酿造出山楂干红。“由于山楂酸度很高,自身的酵母菌很难存活,我们公司邀请了专业酿酒人员,经过多年的实验,终于攻克了这个难题。”皇尊庄园山楂酒公司总经理刘甲伟说,“我们成功让酵母菌在山楂里有效存活,把糖分转化成酒精,生产出了更健康、口感更好的山楂酒。”
为保证产品质量,山东皇尊庄园山楂酒公司还打造山楂种植基地,形成了从种植到收购再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通过酿酒,山楂的附加值可以增加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有效带动了山楂产业链的拉长以及果农增收,每年果农们的增收额大约在2000万元。”刘甲伟说。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青州市依托特色优势,大力发展山楂产业,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三产融合,从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20多项举措,鼓励企业升级产品,将小山楂做成大产业。目前,该市已有200多家果品加工厂,山楂果干、山楂球、山楂饮料等深加工产品竞相涌现,山楂制品国际市场份额占到30%,国内糊了麻将pg市场份额占到70%,成为全国最大的山楂制品交易集散地。(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石如宽 通讯员 郑秀宝 徐新民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