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胡了(中国)官网APP-IOS/安卓通用版/手机下载

石头山上长出金枣果|麻将胡了
石头山上长出金枣果
发布时间:2024-08-29 13:17:19

  溆浦气候宜人,农产品资源丰富,有“南方枣乡”的美誉。金枣果业公司依托资源优势,针对该县舒溶溪乡地质条件实际,大力实施枣果产业精准扶贫,取得了一定效果。

  1.立足资源禀赋选好产业。溆浦县枣果栽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上世纪90年代“十乡百里十万亩枣子带”享誉全国,是湖南省最大的枣果生产基地,有“南方枣乡”的美誉。现有枣树栽培品种23个,枣林面积2.5万亩,年产枣果1.5万吨。舒溶溪乡位于县城西北部,距离县城15公里,无城镇垃圾污染,无工业“三废”污染,农户历来有栽种枣树的习惯,枣果产业发展基础好,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是发展枣果产业的适宜区域。“金脆枣”是金枣果业开发有限公司结合溆浦当地地理位置、气温湿度、土壤成份等实际情况,经多年改良培育的优质枣果,具有个大皮薄、核小肉多、甜度适中、香脆爽口的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我县有已挂果金脆枣基地100余亩,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标准化金脆枣基地,每年可产出优质金脆枣150多吨,市场供不应求,尚未能满足怀化本地区市场需求。目前市场上对金脆枣的需求量至少在1.5万吨左右,按照金脆枣成熟林平均亩产1500公斤的标准计算,全县可发展金脆枣基地10000亩。项目计划在舒溶溪乡曹家溪、龙角桥、水田溪建设标准化金脆枣产品扶贫核心示范基地1000亩,通过项目带动,到2020年在全乡发展标准化金脆枣基地5000亩。

  2.依托龙头企业强化技术支持。溆浦县金枣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4月,注册资金500万元,主要从事枣果种植、销售、加工及品种开发于一体,年销售鲜枣1500吨以上,年产枣果酒100吨以上,营业收入2200万元以上,2014-2016年连续被评为怀化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现有鸡蛋枣、金脆枣、金丝小枣等各类枣果基地1000余亩,枣果苗木基地50亩,枣果酒加工厂房2800㎡,果酒洞藏面积6000㎡。现有员工5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人,产品研发人员13人,技术力量雄厚,具有较强的枣果培育、改良、管理、加工和新品种开发能力,为项目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服务。

  3.根据贫困人口意愿确定帮扶模式。舒溶溪乡总面积64平方公里,辖9个村,136个村民小组,3418户,14981人,有省级贫困村5个,贫困户1052户3976人,低保贫困户245户495人,贫困发生麻将糊了平台率26%。乡村两级党组织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经过深入宣传引导,充分征求广大农户意见,明确项目建设模式。由市级龙头金枣果业公司牵头,负责项目规划、提供枣苗、免费技术服务和保底价回收产品,并为每村至少安排1名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村集体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基地管理,组织务工和监督企业履责;非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贫困户通过财政扶贫资金入股。基地产生效益后,按照“6∶3∶1”的比例进行收益分配,即财政扶贫资金入股的贫困户享受60%的收益分成;与合作社签订《土地经营权流转入股合同书》的土地入股户享受30%的收益分成;合作社享受10%的收益分成。同时,在基地建设管理中,采取分片分区块包干的方式,优先选择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务工工资按市场价格按天计酬。

  4.创新监管机制确保资金安全。项目计划投资860万元,其中特色产业扶贫创新试点项目资金200万元,整合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企业自筹360万元,特色产业扶贫创新试点项目资金、整合财政扶贫资金和企业自筹资金比例为1∶1.5∶1.8。为了确保扶贫资金安全高效地运行,舒溶溪乡党委、政府研究出台《舒溶溪乡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舒政发﹝2017﹞45号),明确项目资金由乡财政所专业人员代为管理,对合作社资金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严格规范把关。合作社要提前做好生产性开支和非生产性开支比例预算,每笔开支都需组织召开理事和监事会议通过,由监事会签字认可后生效,由财政所开出现金支票,凭现金支票领取现金,使用后按时向财政所报账。

  5.保底回收确保增收效益。金脆枣基地第3年开始见产,亩产可达1000斤,第5年起进入丰产初期,亩产可达3000斤以上。优果与残次果比例约为7:3,根据与金枣果业公司的合作协议,金枣公司按优果5元/斤、残次果1元/斤的价格进行回收。第3、4年,每亩每年产麻将糊了值可达3800元,扣除800元肥料和管理投入,每亩净收益3000元;第5年起,每亩每年产值可达11400元,扣除800元肥料和管理投入,每亩净收益10600元。据合作协议,入股贫困户可享受收益的60%比例,即第3、4两年,贫困户每亩可分配收益1800元,1000亩基地共计获得收益180万元,人平增收1098.9元;第5年起,贫困户每亩可分配收益6360元,1000亩基地共计获得收益636万元,人平增收3882.8元。此外,贫困户每年还可以通过务工增收60万元,脱贫增收效益明显,为打赢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两大战役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