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匮乏的年代,国产第一台V8引擎,马力200匹,靠的是一汽工人一锤锤“敲”出来的。
对于后发地区吉安来说,产业就是我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一届又一届党委政府,一代又一代吉安人,不遗余力精心将其锤造、升格,最后点燃。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10月22日,我市摘得2020年度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先进设区市。这是吉安连续8年获此殊荣,且在一类设区市中首次位列第一。
2021年,面对国内外疫情形势不断反复,经济发展环境错综复杂的新矛盾、新挑战,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奋力推进工业高质量倍增升级,实现“十四五”开局蹄疾步稳、态势良好。1至11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列全省第5位。
1至11月,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收1743.8亿元,居全省第一,增长22.9%。
大自然药业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省内首家中医药境外上市企业;蓝微电子成长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并成功入围国家第一批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
产业平台,组建电子信息产业网,成立全省首个电子信息产业联盟;人才平台,组建市高层次人才产业园;资金平台,加快成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2021年12月10日,赣深高铁正式通车。吉安连接上畅通南北的高速铁路网,从此线天,吉安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系列经贸合作活动在深圳市成功举办,共签约电子信息产业项目111个,金额达811.3亿元;人才项目30个、科创和总部经济项目14个,金额达22.8亿元。
2021江西省吉安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链招商推介会签约仪式现场。陈力 摄
这是我市自省、市党代会之后在异地举办的首场重大经贸活动。以“1+2”方式联动开展,重点突出产业合作、招才引智、项目对接。瞄准大湾区,抓链条、强配套、促集群,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扩量提质,是2021年吉安经济的最强音之一。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增长极。吉安紧扣重大项目抓手,积蓄工业发展动能。1至10月,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3.4%,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0.9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3%,比全省技改增速高0.8个百分点。全市176个重大工业项目被列入全省“项目大会战”工业专项行动项目清单,数量占全省比重13.5%,完成投资77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比重93.3%。
吉安大力招引“高大上+链群配”项目,实施“擂台赛、巡回赛”双赛制模式。举行3次全市重大工业项目集中开工竣工活动,集中开竣工项目231个,总投资1528亿元,新开项目开工率94.9%,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率69.4%。组织44个项目申报省级工业发展专项。截至目前,共有33个项目获省级专项扶持资金5980万元。
市第五次党代会指出,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要着力在产业升级上谋求突破。
瞄准产业发展方向,促进工业倍增升级。吉安对标全省“2+6+N”产业规划,优化“1+4+N”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倍增升级。积极顺应产业发展变革和数字产业崛起态势,优化首位产业发展方向,始终坚持“芯光屏板链智网”融合发展。
2021年7月27至28日,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大会在我市召开,得到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是我省,更是我市紧紧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的窗口期,以链长制为抓手,以培育产业新动能为核心,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年度大戏”之一。
吉安在产业发展上,从来就有“集聚”“链式”“协同”思维。2021年,深入推进产业链链长制,专门出台方案,为全市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商贸物流等八大重点产业链项目,提供“派单、订单、选单”式指导。启动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网,成立电子信息产业联盟,吸纳首批入盟会员企业109家,31家会员企业现场达成19个产供销合作协议,合作金额10.06亿元。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与应用,构建前端研发、中端制造、后端应用的数字经济全产业链格局。截至10月,全市新开通5G基站1225个,累计开工建设3917个。1至9月,“1+4”产业营收2345.1亿元,同比增长28.2%。
做强实体经济是吉安的主攻方向。抓大不放小,选取50家骨干企业重点扶持,加快构建百亿级、五十亿级、二十亿级龙头企业梯队,积极帮扶小微企业发展。1至10月,全市新增规上企业101家,预计全年新增110家,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750家左右;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新增3家50亿元企业、9家新增20亿元企业。
同时,大力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聘请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吉安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发展顾问,引进院士团队入驻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因企施策,推动落户老企业增资扩产,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骨干企业兼并重组。2020年以来,全市有7个骨干企业新增投资“5020”项目,其中木林森实业增加投资100亿元。创新推行市主要领导组局富有“吉安风味”的“企业家早餐会”等。
2021年,安福县电子信息(数据线)产业集群、吉水县电子信息(印刷电路板)产业集群,成功获批省级培育产业集群。目前,全市拥有16个产业集群,其中8个省级产业集群、5个省级培育产业集群、3个市级培育产业集群。1至9月,全市16个产业集群共完成营收1810.04亿元,实现利税161.77亿元。
绿色生态,是吉安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也是吉安高质量发展不变的主旋律。持续推进“一区四园”和工业“标准地”改革,建立园区亩均综合效能评价体系。1至9月,全市完成园区内工业标准地供地73宗,面积2703.81亩。2021年,全市现有国家绿色工业园区2家、省级绿色工业园区5家;国家绿色工厂7家、省级绿色工厂14家;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4个、省级绿色化改造项目3个,“绿字号”项目数量列全省第二。
2021年以来,我市全力打造“吉事即办”政务服务品牌,营造“四最”营商环境,努力建设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省份“最佳设区市”,高质量打造投资创业热土。“企业点单,政府做菜”“政务服务一门办”“吉事即办·局长进政务大厅”“领导联点+职能部门对口+特派员驻企”“入企心连心”“综合受理、全科办理”“一网通办”“一网选中介”等举措,层出不穷。
在“吉事即办·局长进政务大厅”活动中,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进驻服务窗口,倾听群众声音,了解群众需求,现场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据统计,我市已承接落实58项“跨省通办”、省政府438项“省内通办”事项清单;市本级1424项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事项1396项,“一窗”受理率达98%;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政务服务“好差评”市县乡三级全覆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年度中国最佳政府服务热线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建设。
2021年12月17日,我市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壹家仓智慧农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签订吉安市数字乡村战略合作协议。此举将助力我市乡村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乡村公益服务及乡村产业服务,促进乡村“平台经济”发展。
另一则消息显示,我市目前出台相关意见,将建立健全“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营销体系,实现统一商标使用、统一质量管理、统一市场营销。着力将其打造成代表我市最高端的全域全品类农业品牌、最优质的食材供应、最放心的品质保证、最完备的产业链条。
井冈蜜柚、绿色大米、有机茶叶、有机蔬菜、特色竹木、特色药材等六大富民产业,让农民收入得到有效提高,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2021年,新种植井冈蜜柚面积2.73万亩,总面积达38.43万亩;新增井冈蜜橘0.38万亩,总面积达1.47万亩;新增绿色水稻面积20.49万亩,总面积达到123.9万亩,完成“井冈软粘”生产订单50.03万亩;新增大品种蔬菜2.35万亩,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162万亩;全市发展5000亩以上茶叶基地5个,1000亩以上基地32个,全年新增茶叶种植面积1.03万亩,茶园总面积达51.13万亩;全市累计发展100亩以上集中连片中药材种植基地213个,全年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1.1万亩,总面积达到35.1万亩;大力发展毛竹低改、楠木等特色竹木产业,全年新增种植面积17.7万亩,总面积达到235.97万亩。
万山红遍,重上井冈。10月27日,2021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在井冈山开幕,携手开启新时代红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征程。
“全景吉安、全域旅游”。2021年以来,我市文旅项目共开展产业链招商3场,引进项目19个,签约金额达100亿元;精心策划包装了一批重点文旅产业招商项目。截至10月,在建省级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共计66个,总投资约44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8.43亿元;全市15个旅游集聚区累计完成投资达14.64亿元;全市旅游总人数达9218.08万人次,同比增长41.19%;旅游总收入达到896.01亿元,同比增长53.88%。
2021年冬季,遂川县的万亩金桔进入丰收采摘期。嫩黄色的果实随风摇曳,阵阵清香扑鼻而来,优良的品质加上销售顺利,金桔成为了当地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
在大坑乡灵潭村金桔种植基地,果农在基地里忙着采摘,一颗颗金桔被运往合作社仓库进行分拣。仓库里的金桔堆成一座座小山,工人们有序地进行打包装箱,供应市场。该村村支书郑小华说,到采摘金桔的高峰期,每天有20多名村民采摘金桔,日均采摘量大约有4万多斤。
“金桔经过盖膜可以起到防冻、防裂果的作用,一直可以保鲜到过年,价格最高可以卖到10元一斤。”金桔基地负责人黄佐华介绍,“在农业部门指导下,全乡大力推广避雨、避寒、避晒‘三避’技术,能够提高金桔的品质、调整熟期结构、拓展市场份额,帮助果农增产增收。”
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大坑乡将金桔作为脱贫富民的支柱产业来抓,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创建“全国绿色食品(金桔)标准化生产基地”优质农产品品牌。
金桔的另一个主产区堆子前镇,有“全国金桔数遂川,遂川金桔源堆前”的美誉。在厦门打拼多年的卢新平回到老家,创办了新鹭食品有限公司。在生产车间,一筐筐金桔被倒入鲜果分选机,经过清洗流程后进入精深加工环节,制成金桔果膏、果酱、果脯、果酒、精油等产品。
卢新平算起了经济账:“一颗金桔到了生产线上能变成数十种产品,既有效规避鲜果市场风险,还能提高产品附加值。经过精深加工,每公斤金桔的价值可以达到100多元。经过15年的钻研和摸索,基地种植面积发展到2000多亩,公司产值也跃升至上千万元。”
如今,新鹭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国家外专局引进德国酿酒主蒸馏师技术指导后,金桔果露酒的酿制技术得到提升,金桔深加工系列产品出口规模大幅增长;新型果酒蒸馏器的设计和应用,也让其出果胶含量高、甲醇含量低的果酒加工技术成为世界领先技术。通过对外贸易,金桔及金桔系列加工产品走向了大舞台,远销世界各国。
截至目前,遂川县金桔种植基地面积约14万亩,产值达2.15亿元,种植农户1.5万户,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500多元。一颗小金桔,正在向创新和多元的产业化方向不断裂变。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吉事即办 我们在行动】专栏已更新稿件:麻将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