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德州市召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五场——夏津县专场,夏津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滕儒训,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苏景田出席发布会,就夏津县产业发展的亮点工作,答记者问。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夏津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坚持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物质基础。
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不断增强,“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成效初显,粮食总产连续四年突破12亿斤,2023年74.9万亩小麦再夺丰收,预计面积、总产分别较上年增长13.0%和13.8%,国家常规产粮大县的地位更加稳固。棉花生产和棉种繁育水平不断提升,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级棉花制种大县”。畜禽养殖蓬勃发展,是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全县能繁母猪4.67万头,生猪存栏53.03万头,蛋鸡422.03万只,育成鸡560.46万只,肉鸡225万只,肉鸭166.69万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比重达到89.9%以上。蔬菜生产的集约化、品牌化特征更加明显,夏津县乐农有机种植专业合作社、德州优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全德州市仅有的两家供港有机蔬菜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生产规模1500余亩,年产有机蔬菜4000余吨。
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全县规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9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7家,市级14家。全县年加工面粉230万吨,屠宰生猪100万头,生产冷鲜猪肉14万吨,屠宰肉鸭3321万只,生产冷鲜鸭产品8.3万吨,年加工棉籽油100万吨。2022年,规上企业总产值78.16亿元,同比增长58.18%。不断发挥农产品加工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全县已成功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3个(双庙镇小麦种植加工、郑保屯镇畜牧养殖加工、宋楼镇棉花种植加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棉桑)。
从源头到终端的食品全产业链不断健全,聚焦打造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夏津县不断引进发展粮油加工、肉制品加工以及功能食品类支柱项目,向着建设食品名县不断迈进。作为全市首个“省重大”预制菜项目,总投资10.5亿元的央厨智慧港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已引进北京西鼎和、江苏好七、北京净鲜集配等4家公司签约入驻。山东千喜鹤食品有限公司已建成集生猪屠宰、肉制品加工及仓储冷链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食品企业,日屠宰能力4000头,列全省生猪屠宰量第七位。德州业源食品有限公司日屠宰肉鸭14万只,列全省肉鸭屠宰量第五位。山东发达面业有限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中国农业500强企业,小麦日加工能力9000吨,总体规模位列全省第一。
以古桑为核心标志的“夏津椹好”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依托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这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力构建了“夏津椹好”农产品区域品牌,推进农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目前,全县已培育椹树下、东方紫、德百桑产业研究院和圣源等20多家桑产业上下游企业,开发椹果酒、桑叶茶、桑黄等系列产品20多种,年加工椹果2万吨,桑叶1000吨,从业人员3.5万人,年产值10亿元。夏津椹果生态文化节已连续举办15届,年均吸引游客200万人次。古桑树群周边村集体收入从平均6万元增长到现在的12万元。麻将糊了 官方网站麻将糊了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