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眉县认真践行“低碳、生态、环保”的绿色生产理念,把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二三四五”工程,基地建设运行良好,绿色生产技术逐步普及,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眉县猕猴桃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显著增强,有力地促进了产业提质增效和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绿色食品原料(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各镇街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由专人负责相关工作。先后印发了《眉县绿色食品原料(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眉县绿色食品原料(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考核办法》等文件,明确了各级任务,夯实了工作责任。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县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基地建设、绿色食品认证、品牌创建、宣传推介等方面。
一是建立科技研发体系。出台《加强县校合作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施战略合作,陕西省猕猴桃研究院、何积丰院士眉县科研基地、新西兰猕猴桃花粉研究加工中心、陕西猕猴桃专家大院等一批科研推广机构相继落户眉县,形成了“产学研”技术合作示范平台,猕猴桃核心技术研究走在全国前列。
二是创新技术推广体系。实施“眉县猕猴桃科技入户工程”,加强猕猴桃技术推广队伍建设,选派20名猕猴桃专家常驻西农大猕猴桃试验站,采用“1名试验站科研人员+2名县技术骨干+2名乡土专家+N个农民技术员”的“1+2+2+N”工作推广模式,开展科技培训、抓点示范和实验研究,培养猕猴桃乡土专家13名、高级果农350多名,培训职业农民2000多人,轮训果农10万多人次。
三是总结完善标准体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眉县猕猴桃科研人员共同编制的《陕西省猕猴桃标准综合体》成为陕西省猕猴桃种植的地方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眉县猕猴桃绿色标准化生产十大关键技术,对标世界最前沿绿色生产技术,创新开展“四改五提升”果业革命,研究制定了《眉县猕猴桃“四改五提升”技术要点》,为全面实施绿色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一是抓好基地建设环节。整合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涉农项目,持续改善果园水、电、路、讯、网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生产效率。截至目前,全县生产道路基本实现硬化,光纤通讯、水利设施、生产用电等实现了全覆盖,高标准果园占比达到80%以上。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面积16.36万亩,有机认证8657亩,绿色食品认证15万亩,“两品一标”认证农产品比重达到70.4%,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二是抓好质量管控环节。制定了《眉县麻将糊了 官方网站绿色食品原料(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监管实施办法》,公布禁限用农业投入品名录,建立了眉县农业化学投入品管理信息平台,对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实行统一管理,全域使用绿色投入品。农资统一配送逐步实现,引导果农科学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大力推广太阳能杀虫灯、生物农药等生态防治技术,广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为41%,农药利用率40%,畜禽粪便、秸秆、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循环利用率93%以上。
三是抓好检验检测环节。加快县农安中心实验室“双认证”步伐,年底前各镇街建成标准化检测室,配备401名质量安全监督员,龙头企业建立6个质量安全检测室,形成了以“县为中心、镇街和企业为补充”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络。定期对农资经营门店进行检查整顿,引导合作社和果农建立果园生产档案,如实记录施肥、用药等生产管理信息,确保果品绿色有机、安全可靠。
四是抓好果品流通环节。建立了猕猴桃规范化产地标识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眉县猕猴桃带上了“身份证”,每盒出售的猕猴桃都贴有包含产地及种植户信息的质量控制可追溯二维码,实现了“从果园到餐桌”无缝隙质量安全监控。京东、阿里等物流公司建立生产产地仓,设置前置分拣中心,将分拣前置化,在产地可集中进行猕猴桃订单处理,直接走干线出港送往北上广等主要消费城市,减少了操作流程,平均配送时效提前了24小时,提升了消费者的新鲜购物体验。
一是特色产业规模化。眉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成就了眉县猕猴桃优异的酸甜黄金比,是国内猕猴桃最佳优生区之一,也是农业部最早命名的全国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县。县域内无重工业污染,土壤环境和水源质量优良,空气质量获陕西省“猕猴桃气候品质特优级”认证和“国家气候标志”认证。全县徐香猕猴桃栽植面积达到21万亩,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品质最好的绿肉猕猴桃生产基地,全县猕猴桃良种覆盖率达到97.5%。2022年,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30.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5.3%。猕猴桃种植户占全县总农户的91%,户均栽植猕猴桃4.5亩,人均1.16亩,形成了“一县一业”产业格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来源于猕猴桃产业,猕猴桃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二是经营方式集约化。坚持“六轮”驱动战略,即行政推动、项目带动、龙头企业牵动、专业合作组织联动、家庭农场拖动、能人大户帮动的形式,强力推动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大力实施果园全托管、半托管服务模式,积极引导开展土麻将糊了 官方网站地流转,从传统的单户分散经营模式向适度规模化经营转变,生产效率不断提升。截至目前,眉县培育各类猕猴桃社会化服务组织73家,社会化托管服务面积达到72335亩,涉及全县所有镇街80%的行政村,受惠果农5万多户。
三是生产管理智能化。依托何积丰院士工作室眉县科研基地,建成了猕猴桃产业云平台和陕西(眉县)猕猴桃大数据示范中心。建成智能化果园3个,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时控制田间设备,降低成本30%以上,节约人工费用50%以上。在10个村建设智慧农业施肥系统示范园5000亩,推广节水灌溉、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微喷灌溉、智能操作等技术措施,平均每亩节约灌溉施肥成本44%。示范园优果率达到了90%以上,收入比一般果园效益提升15%以上。
四是市场销售品牌化。围绕“眉县猕猴桃”区域公用品牌,编制《眉县猕猴桃区域公用品牌战略发展规划》,出台《关于眉县猕猴桃品牌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眉县猕猴桃,酸甜刚刚好 ”的广告语深入人心。眉县猕猴桃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攀升,连续多年荣获“消费者最喜爱的100个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161.37亿元。连续举办11届“中国(国际)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每年赴北京、上海、广州等目标城市开展大型线余场次,持续强化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广和监管,扶持企业品牌做强做优,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
五是产业形态融合化。坚持“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的思路,先后引进新西兰环球园艺、百贤酒业等知名企业,县内有齐峰果业、金桥果业合作社等猕猴桃专业合作社189户,建成猕猴桃生产加工营销企业55户,果业中介服务机构300多家,研发和生产果脯、果酒、化妆品、脆片等为主的猕猴桃加工企业,年加工猕猴桃5万吨,产值10亿元。开发完善“农业+工业+文化+养生”旅游产业新模式,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17处、产业示范园12个、休闲农家示范村6个,打造了以猕猴桃采摘体验、农夫山泉工业观光、张载传统文化感知、温泉康养休闲度假等为一体全域旅游、全产业旅游闭环精品线路,形成了“一区三线二十园”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全县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