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兰溪市马涧镇东方何村的一片杨梅山上,工人们正忙着搬运、架设钢管,搭建杨梅大棚。“设施农业经济效益高。希望通过大棚杨梅,让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舒玉兴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
东方何村有杨梅种植面积580余亩。今年,该村大力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前收回杨梅山15亩,成功争取杨梅大棚搭建项目。“自8月20日进场施工,我们每天安排30多名工人赶工,目前大棚已初见雏形,总进度达70%。”舒玉兴告诉记者,该项目将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3.5万元。
东方何村以“杨梅经济”为突破口,通过多种途径提升“东方何杨梅”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杨梅季到来前,该村提前谋划,举办“认养一片梅”活动,300余株杨梅被认养,为村集体经济带来4万多元收入;率先与兰溪交投农发、雪波兰等多家果业公司签订收购协议,购销杨梅40余吨,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0多万元的收入。杨梅季期间,该村积极对接上海、杭州等地旅游公司,推广杨梅采摘游,同时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发展,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双赢。
“据统计,今年仅杨梅产业一项便为村集体增收37.5万元。麻将糊了平台只有想方设法把资源盘活、发展产业,让群众有钱赚、村集体有收入,才能逐步打破发展的瓶颈,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舒玉兴说。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兰溪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广开思路、打破瓶颈,按照“争取一批、盘活一批、拓展一批、用活一批”的工作思路,持续强化政策扶持,着力探索机制创新,助推村集体经济“强筋壮骨”。
同样是杨梅产业村,马涧镇马坞村则因地制宜发展杨梅深加工,生产杨梅果酒、杨梅干等杨梅衍生品,为当地梅农杨梅销售“兜底”,壮大村集体收益,助力农户就业增收。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兰溪深化推进区域统筹、多方联动、产业共创、项目共筹,多元化、多渠道发展集体经济产业,让资源有限且通过自身难以实现集体经济发展的村有效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变“单打独斗”为“抱团聚力”,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收。
“开合,开合,开开合……”在水亭畲族乡西方坞村的研学基地,伴随着富有节奏感的竹竿开合敲击声,孩子们学跳畲族“竹竿舞”。
西方坞村挖掘、发扬畲药、畲酒、舞蹈、服装等畲族文化,充分利用周边湖泊资源景观,形成了“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养生—野奢—餐饮—住宿—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吸引学生参与采风调研、文创考察和研学交流,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今年以来,该村共接待研学游40余场,超2.2万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及周边文旅业增收20余万元。
兰溪坚持精心谋划,以产业为导向,聚焦农文旅深度融合,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推动实施“四个一”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以产业发展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今年,共谋划“四个一”项目64个,总投资额近12亿元。
强化工作推动、考核激励,激发基层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是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法宝”之一。兰溪深入实施新时代“领雁工程”,常态举办“强村兴兰学堂”,不断完善村社干部履职赋能培训机制,深化跟班实训、试岗练兵等“赋能八法”,落细落实“村干部激励保障15条”,以激发基层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麻将糊了营造集体经济发展“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