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强立法保护,坚持标准赋能,深化品牌建设,深入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推进库尔勒香梨、轮台白杏、若羌红枣和酿酒葡萄四大特色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双提升,走出食品安全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强化立法保护,激发发展动能。出台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香梨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红枣产业促进条例》,制定和落实《“金·梨富农”行动方案》《红枣提质增效实施意见(试行)》等政策,促进林果业提质增效。累计争取8亿元林果项目资金,支持各类主体积极投身特色林果产业发展。
强化标准赋能,提升发展质量。坚持以绿色发展、有机发展为导向,狠抓特色林果业标准化建设。制定《地理标志产品 库尔勒香梨》等国家标准及2项行业标准、15项团体标准、43项自治区和自治州地方标准,构建品质评价与林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带动全州林果产业提档增效、做优做强。目前,建成林果提质增效示范园(基地)907个20.7万亩,已认证20万亩绿色有机果园和4万亩出境水果注册果园。其中,“孔雀河畔”库尔勒香梨获得了全疆林果产品首张香港优质“正”印国际认证证书。
强化监管服务,保障发展安全。持续开展“铁拳”行动和“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常态化加强对农药、化肥等涉及林果业质量安全的农业投入品的规范管理,严查高毒高残留农药经营和使用,推进农药实名制购买,常态化开展林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对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予以依法查处和严厉打击,从源头上确保林果产品质量安全。联合公安、林草、库尔勒香梨协会等前往贵州等内地省市开展打假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域外侵权假冒行为,维护巴州特色林果质量形象。今年以来,在贵州等地查获假冒库尔勒香梨7641箱,货值19.1万元。
强化品牌建设,增强发展活力。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库尔勒香梨创成中国驰名商标,“焉耆盆地葡萄酒”正式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库尔勒香梨、若羌红枣入围2024年中国果品品牌价值榜,分别位列榜单第2位、25位,总品牌价值糊了麻将pg185.41亿元。目前,巴州林果产品拥有地理标志产品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件、林果名牌品牌产品40余件。同时,加强品牌推介,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积极组织、引导企业(合作社)参加疆内外各类展销会,举办2024新疆巴州葡萄酒/香梨嘉年华直播活动,通过央视网络直播等向全国宣传推介巴州特色林果,果品知晓度、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
强化全链带动,提升发展效益。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持续推进库尔勒香梨、轮台白杏、红枣和酿酒葡萄四大优势特色林果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农业产业化林果重点龙头企业29家、林果加工企业1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00余家,成功创建若羌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立以库尔勒香梨为主的70万吨果品贮藏保鲜库,实现轮台白杏加工能力2万吨、葡萄酒加工能力8万吨、红枣加工能力5万吨。引进果汁、果酒、果糖等加工生产线和南昌大学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建成10万吨香梨益生菌加工生产线,开发果膏、果酒、果酱、酵素、精油、蛋白粉等林果精深加工产品50余种,果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同时,依托花果资源,推出旅游精品线路,打造阿瓦提乡吾夏铁热克乡村振兴示范村,举办梨花节、杏花节、香梨节、红枣节等各类文化旅游活动,推动“林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带动作用明显。
经过努力,巴州特色林果产业蓬勃发展,果品产量再创新高,预计2024年年产量超80万吨,涨幅近20%,林果商品果率达到86%以上。特色林果业已成为巴州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巴州市场监管局 陈玲惠)